俄军装备小型反恐电子战系统 可防止手机遥控路边炸弹爆炸手机雷达「俄军装备小型反恐电子战系统 可防止手机遥控路边炸弹爆炸」
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俄罗斯报》12月13日发表了题为《远程压制》的报道。
东部军区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获得了大批“小树林”小型电子战系统。
这种系统外观像小型无线电台,只是发出的信号带有“特殊信息”。它能阻止无线电遥控的地雷和其他杀伤工具爆炸,还能设立手机信号的“静默区”,确保大型活动的反恐安全。
“小树林”的性能和便利性远胜过去生产的系统,它的工作波段扩大了两倍,并采用新的干扰方式。该系统可以安装在任何汽车上,防御路边炸弹——这是在热点地区惯用的布雷方式。
这种小巧轻便的设备装在军人背包里也毫无问题,以确保他们在战争或反恐行动中的人身安全。这是全世界第一种量产的无线电遥控爆炸防护设备。
资料图片:民用手机信号屏蔽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伯克级战舰上,干扰系统的显示屏上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只见真实战舰驶过之后,在原先位置生成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伯克级“虚像”,根据台词介绍,这个“虚像”的雷达信号强度甚至比本尊都要强。
而对于来袭的敌方反舰导弹来说,显然无法分辨出“虚像”与本尊的区别,直接朝“虚像”飞来,而真正的伯克级则早已逃之夭夭,躲过一劫。图为美军战舰上的悬浮诱饵的雷达探测视角,显示的其实也是其在敌方雷达上的干扰效果,此时敌舰火控雷达和反舰导弹均已将诱饵当成了“真家伙”,也难怪希腊舰长会感叹他是在与“鬼魂”作战。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上述情节太像科幻小说,但实际上这段情节不仅有现实原型,而且连使用的电子干扰诱饵都是实际存在的,即图中的Mk234“纳尔卡”有源式悬浮雷达诱饵系统。该系统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于1988年联合研发(美国负责电子干扰系统,澳方负责载具设计),1999年完成作战测评,美海军购买了11套系统安装在战舰上。
“纳尔卡”实际是一种具备自主悬停飞行能力的干扰火箭,为了能在空中长时间悬停,诱饵尾部搭载有矢量推力喷口,头部则配备有四片可折叠旋翼,发射后会像直升机一样高速旋转,“纳尔卡”的预编程飞行高度最高可达100米,最长悬停时间超过55秒。图为发射后的“纳尔卡”诱饵,可见尾端的悬停火箭发动机。
在悬停期间,“纳尔卡”内部搭载的电子信号放大器会模拟出类似大型战舰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信号(根据搭载舰本身的RCS不同,可以模拟小到导弹护卫舰,大到核动
力航母的各类战舰),同时按照预先编程好的弹道和飞行参数在空中徘徊,吸引来袭反舰导弹,诱骗其雷达寻的头锁定诱饵本身,从而偏离友军战舰。图为“纳尔卡”试验视频,可见尾端的悬停火箭发动机。
“纳尔卡”的首次实战记录发生在2016年10月9日,当时美海军“梅森”号驱逐舰(DDG-87)在也门沿岸地区遭到胡塞武装发射的2枚反舰导弹袭击,“梅森”号迅速发射多枚 “纳尔卡”诱饵,成功诱骗来袭导弹偏离本舰。图为“梅森”资料图。
图为“纳尔卡”电子诱饵的垂发系统,通常采用双联布置,由于占用空间很小,且战舰本身无需进行大幅改装,小到导弹护卫舰,大到核动力航母均可搭载。
作为一种新型电子防护手段,美海军十分重视“纳尔卡”诱饵系统,并已采购了上千套系统装备在各种大型战舰上。图为美海军“美国”号两栖攻击舰(LHA-6)于2015年试射“纳尔卡”诱饵资料图,可见顶端的四片悬停旋翼已展开。1
(2017-09-12 08:46:00)
舟山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